老外说《流浪地球》有个bug,这个bug却被我们拍成最经典的地方
- 时间:
- 浏览:138
- 来源:爱自媒
中国人相信:不管出走多远,家才是最后的终点。
【本文有轻微的剧透,但在关键情节已经隐去】
有幸提前观看了电影《流浪地球》,看完兴奋不已: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来了,一来就是一座高峰。
这部“硬科幻”够硬:有严密的科学理论做支撑;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做基础,作为中国科幻的开山之作再合适不过。
导演郭帆在点映现场告诉观众:《流浪地球》的剧本拿给国外科幻片行家看的时候,他们指出有个大bug:你们中国人逃亡都要带着地球呀?面对这一质疑,电影制作团队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带着地球逃亡,最终拍成了最经典的科幻片。
【导演郭帆在北京点映现场】
先说说这个引起国外科幻电影同行争议的大bug:为什么要带着地球逃亡?简单地说,就是太阳要爆炸了,为了不被太阳炸毁,地球必须逃亡。怎么逃亡?给地球装上巨大的发动机,同时开动这些发动机,产生的推力就可以使地球逃离太阳系。
【用来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的发动机】
等逃离了太阳系,再找合适的“新太阳”,保持人类的繁衍生息。这个过程中产生两个问题:一个是人的问题,另一个是机械的问题。先说人的问题:地球逃离太阳系以后,地表的温度剧烈下降,下降到零下几十度,人类都没法生存。怎么办?人类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
为了应对地面上的寒冷,人类想到的无奈之举
为了实施这个无奈的办法,“联合国”采取了一种残忍、但又相对公平的形式,具体的形式大家到时候看。吴京(饰演刘培强)是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,他因为这次选择,与儿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误解和摩擦。
【刘培强、刘启父子俩】
电影最后,吴京做出了一个很无奈也很令人心痛的选择,而儿子刘启也原谅了他。
再说说机械的问题。经过人类几十年的努力,地球发动机建好,人类也逃出了太阳系,准备先绕着木星公转(为什么是木星?大家去看电影吧)。
【五彩斑斓又恐怖的木星】
但是,突然出事了:在地球去往木星预定轨道的过程中,地球马上就要“球毁人亡”(为什么会这样?大家自己去看,科幻迷一定会惊叹于这段的设定)。地球上已经开始出现塌方,“联合国”毫无办法,只能号召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,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。
【长大的刘启】
慌乱之中,地球上一派末世景象,最后,还是刘启想到了一个办法,用这个办法拯救人类。这个办法一开始不被“联合国”支持,而空间站里的吴京支持儿子的做法,因为与其等死不如选择希望。
拯救地球的计划实施起来并不顺利,在关键时刻,吴京做出了令所有人都意向不到的选择。于是,地球回到了安全轨道,人类暂时安全了。当然,具体过程比我描述得要复杂得多。吴孟达、刘启、韩朵朵一家,在逃亡路上遇到了一支救援部队,他们同舟共济。
【李光洁饰演救援队队长吴磊】
吴京在这部电影中继续饰演硬汉,但他的“硬汉”体现在形象和作风上,他没有多少动作戏,但一举一动依然看得人热血沸腾。在国际空间站,吴京代表着中国,在《战狼2》里他拯救了一群流落他乡的同胞,而在《流浪地球》里,他拯救的是整个地球,但牺牲也是巨大的。
他有一句经典台词:今天是大年初一,我不想与我儿子的通话成为最后一次通话,听到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。
【家是这部电影很重要的一个主题】
这句话也正好可以回应本文开头的问题:为什么中国人逃亡都要带着地球?这是因为: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国意识,不管出走多远,家才是最后的终点。
不管是在太空,还是在地下,大家都想回到自己家里,就像电影中的吴孟达,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。这不像西方人,他们总想着寻找,然后征服,找到更好的地方就会抛弃原来的家,中国的传统里,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,这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。这是一部“硬科幻”电影。在刘慈欣原著《流浪地球》里,人类给地球装上发动机飞往木星,只是几段话的篇幅,但电影团队将这几段进行了极大丰富,变成了2个多小时的科幻史诗。
为了构建精确的世界观,电影除了找来刘慈欣做监制,还从很多科研机构聘请了很多科学家,对电影进行审查避免出现科学错误。
作为大刘的粉丝,在这部电影中,我也看到了大刘一贯的风格:除了对人类命运的担忧,对生命的热爱与悲悯外,对人类本性的那种绝望。
电影中有好几个这样的场景,比如:地球即将撞上木星,人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,地底下的居民却趁乱抢劫;一小部分人类为了地球的未来牺牲自己,去努力争取希望的时候,却没有人响应他们;在灾难到来之时,联合政府放弃了地下的人类,让他们无奈等死……
好在:在灾难面前,总有一小部分勇敢的人类不放弃希望,为了希望牺牲自己。这也是我们这个星球之所以伟大的原因。大刘在《三体》中说:“我们是阴沟里的虫子,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。”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