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: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,更容易与周围的人相处,建立亲密关系,而天性敏感的孩子则更喜欢独处,不愿也不会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,这可能是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上出现了问题,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模式上着手帮助孩子解决互动难题。
晨茜语言矫正 只做良心教育
一、与孩子的互动模式
晨茜语言矫正专家认为,生理障碍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互动。一个对声音反应不明显的孩子,不太可能会因为妈妈发出安慰他的声音就去亲近她;一个对触觉反应过度的孩子,在爸爸想要拥抱他时会躲开,甚至会大声尖叫。我们不难想象这些表现会如何影响孩子的发展。如果孩子持续不断地躲避妈妈,妈妈自然会减少在吸引孩子、与其进行亲密互动方面所做的努力。妈妈会觉得困惑,认为孩子就是愿意一个人待着。反过来说,如果父母对孩子反应过低有了特别的认识,也会促使他们针对孩子的生理特征,努力想办法让他与别人建立关系,开始互动和沟通,这也会让孩子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。
晨茜语言矫正 只做良心教育
二、家庭相处模式
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,所有的家庭都会带有自己家族的某些特征。有些人天生感情外露,比较感性,另外一些人则比较传统保守;有些人天生能说会道,有些人则比较安静。这些倾向有些是天生的,有些是从我们的家庭或文化环境中继承的,无论哪一种都影响着我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,都会促进或阻碍孩子达到情绪里程碑的过程。
一非常温和细心的家庭,对于天性敏感、反应过度的孩子可能是一个绝佳的环境。试想在一个家庭中,孩子的肌张力较低,同时对触觉和声音反应过低,而他的父母个性低调,沉默寡言。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和父母自然都无法产生彼此互动的吸引力。孩子可能安静地注视着父母,父母则是微笑着回以注视的目光。而帮助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所需要的一切主动行为,例如挠痒痒、大笑、灵活现的肢体动作,都不会在这个家中出现。
晨茜语言矫正 只做良心教育
晨茜语言矫正专家指出,如果意识到了自己的互动行为倾向,父母就能根据孩子独特的神经系统,改变自己的风格,促进孩子各个情绪里程碑的发展。归根结底,尽管这些障碍均和生理特点有关,但是照顾者的互动方式会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身体表现。我们经常和父母们分享一个重要的原则:尽管他们的行为和孩子的障碍毫无关系,但是他们的行为可以成为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构成部分。